学院开展“文化移通——名家大讲坛”系列讲座。每年斥资百万,邀请约10名国内外知名专家、学者、成功人士走进校园与师生面对面交流。截至目前,已有著名学者
措施二:名师课堂 启迪智慧
学院在全国范围内,每学期邀请三名在各自领域取得显著
措施三:创新学分 彰显个性
为进一步促进全院学生个性发展,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,学院将从2011级本科生起严格执行技能和创新学分制度,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须修满课堂内的必修课、选修课、实践环节学分外,还须取得一定的技能和创新学分,方能毕业。创新学分是指通过以下途径获得的学分:参加校级以上科技竞赛;承担教育部、重庆市或学院组织的大学生科研探索课题;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;参与企事业单位的研发课题;发表学术论文;申请专利或计算机软件著作权;选修创新实践课等。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、爱好、专业特点和基础等选择创新学分的获得途径。
措施四: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
学校重视艺术熏陶,加强素质教育。学院开设了一批人文、艺术类选修课;成立了30多个学生社团;建有全国同步放映的保利电影院,拥有2个设施一流的放映厅,第一时间欣赏国内外大片,提高艺术鉴赏能力;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,逐步提高不断突破自己的勇气,锤炼意志,建设了素质拓展训练基地,分高空、低空等20余项训练项目;学院在本学期成立了全国独立学院第一个音乐剧团,正在建设中的青年剧场,将为广大学子提供广阔的艺术锻炼、表演与欣赏的舞台,引领校园文化。
措施五:国际合作 全球视野
为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,学校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高校的交流与合作。通过“送出去”、“请进来”、联合培养等多种模式,包括以“3+
措施六:工程训练 创新培养
实践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,因此加强工程训练,是培养工程型人才的基础。近3年来,学院投巨资重点建设了本科通信工程教学实验室、物理实验室、新建专业实验教学中心、院内实习实训基地、学生科技竞赛训练基地、公共教学平台,以通信工程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对通信和工程的初步认识,培养实践动手能力。高水平的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创新平台。
措施七:创业教育 贯彻全程
学院全程贯彻实施“创造、创新、创业”教育理念,大力推进学生的“三创”意识,逐步建立了“三创”教育体系,把创业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,作为全院任选课,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;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。2010年学院共举办了2次校内创业计划大赛,在“挑战杯”创业计划大赛重庆赛选决赛中取得了一银两铜的优异成绩;学院依托重庆市市级创意产业基地—钓鱼城创意产业基地,孵化学生创业公司3家,其中微型企业2家;选派创业指导老师参加教育部“创业高峰论坛”、“第十四届厦门国际贸易洽谈会”以及吉林大学“挑战杯”终审决赛,提高创业指导能力。
措施八:双体系模式 培养职场精英
双体系就是“技术实战+职场关键能力”二套培养系统的全新模式。专业技术是职业人之“本”,职场关键能力更是名企招人的必要条件,双体系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,老师和学员扮演工作岗位中的职务,学习过程就象工作过程,把职场游戏规则、系统思考、有效沟通、团结协作等多方面的职场关键能力灌输给学员,使他们今后的职业道路一马平川,经过三到四个月的培训,学员被培养成为“精技术、有经验、明职场”的一代企业新人。学院斥巨资引进,拥有完全知识产权,开创全国高校第一,成立“双体系教育基地”,培养出更多备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。
联系电话:023-42870166/42871166/42871001(合川) 023-48896666(綦江) 联系地址:重庆市合川区假日大道1号 (合川校区) 重庆市綦江区登瀛大道36号 (綦江校区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