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业工作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,不仅关系到千万个学生家庭的幸福和谐,也关系到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,更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。10月28日上午,我校在下里巴人剧场召开2013-2014学年就业工作表彰暨2014-2015学年就业工作布置大会。院长助理周伟主持会议。
外国语言文学系、中德应用技术学院、自动化系荣获就业工作先进集体,廖阳、罗昭希、毛敏、杨宽、魏元明、霍佳璐六名老师荣获就业工作先进个人,王征副院长宣读表彰文件,院长、党委书记张德民教授,副院长唐志宏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发奖牌和荣誉证书并合影留念。
详尽的数据分析 提供科学决策依据
学生处陈家凤副处长通过详尽的数据,通报了2014届就业工作情况,为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、教育教学、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:
2013-2014学年,我校一共组织举办2014届毕业生综合双选会5场,各类专场招聘会近20场。引进企业125家,提供就业岗位近3000个,涉及通信、软件、金融、商贸等多个领域。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讲座“职言职语”讲座20场,邀请双体系职场教师、素质拓展教练、学生就业先进典型进行主讲,参训学生人数达7000余人次。构建学校的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及就业技能培训渠道,各类网络信息平台发布各类招聘信息、就业经验分享、就业技巧等就业相关信息近2000条。
我校就业工作逐步由量向质转变。学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92.93%,其中本科初次就业率92.67%,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6.25%。2014届专科毕业生出国、升学45.89%。经调查,我校2014届毕业生有58.18%的学生刚入职月薪超过2500元,有小部分学生到高薪行业中工作,1.03%达到7000元以上。
坦诚的经验交流 促进就业工作步步推进
2008年9月加盟我校的毛敏老师,共带了一个专科专业、两个本科专业三个年级共计411名学生。2011年08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、2012年0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08英语专业就业率连续两年100%,2013年09级英语专业就业率99%,2014年10级英语就业率98.87%。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,毛老师分享了她的“五心”换“五赢”的成功经验。即:热心、爱心、细心、诚心、责任心;学生赢、家长赢、学院赢、自己赢、工作赢。以“人才培养质量”和“就业竞争力”为突破口,实现高质量就业。在加强学生专业学习的同时,结合完满教育的开展,不仅要提升学生的IQ,更要注重学生EQ的培养,要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。以“思想引导”和“心理疏导”为着手点,重塑积极就业心态。面对就业市场残酷竞争时,多数会选择退缩,不敢积极主动去寻求就业机会。我们的就业工作就要从学生思想和心态上及早着手,对症下药。以“增强就业指导”和“服务理念”为宗旨,利用各种资源,积极拓宽就业渠道。以“全面把控”和“细节把握”为落脚点,步步推进就业工作。制定计划,步步推进。
自动化系2014届毕业生444人,初次就业人数429人,初次就业率达96.62%,授位率为84%。在就业工作中成绩优秀,在院系排名第三,系主任汪纪锋教授对就业教育、培养方案、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总结:学生就业教育从新生进校予以重视,在迎新家长座谈会上和学生专业教育会上就开始做专门的动员讲解。不定期不间断地开展就业教育,加深了学生对就业的认识,更增强了学生对就业的信心。通过对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能力进行摸底调查,同时对就业动态情况进行分析后,采取分类指导的办法,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,并经常深入学生宿舍,与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的交流,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以个性化指导。要用更新的思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,以适应社会和地方的需求;要更坚决地向着应用技术型大学开展建设,要更坚定地向着培养“完整的人”的办学方向努力。培养方案中设置专业特色方向,适应重庆区域经济和重庆地方产业的发展及需求。课程设计中加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内容。积极支持学生参与科技竞赛活动,增强了动手能力的培养。
领导高度重视 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
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,院长、党委书记张德民教授充分肯定了我院2014年就业工作所取得的成绩,指出了我校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,并就如何做好2015年就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:一是认清形势,统一认识,明确就业工作的重要地位。我校今年毕业生人数将达到4300余人,比去年增长1000余人,就业形势依然严峻。就业工作是学校一切学生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一所学校的学生如果无法就业那就将招不到学生;如果招不到学生,那整个学校就失去了办学的意义。因此,我们要确立就业工作在学校一切工作中的重要地位,明确当前就业工作的形势、责任和任务,要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,行动上到位。二是总结经验,整合资源,建立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。学校自搬迁自合川以来共送走了五届毕业生,各个院系在开展就业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,应当及时地将这些经验进行总结,同时组织院系内部的老师进行互相交流和经验推广,努力打造学校的就业品牌。学校要建立长期的客户联系,就业工作上也需要形成稳定的长效机制。各个院系应当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进就业工作中,有效整合各类资源,努力寻找与自己院系学生对口的就业单位,建立起稳定的关系。三是适应市场,标本兼治,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。我校现在每年要做大量的就业工作,但这些工作的开展实际解决的只是治标的问题,能解决的了一时,但解决不了长远。治本的问题还是在于人才培养的质量。一个优秀学生会带动一个企业跟学校的长期对接,如果某个学生去了以后好高骛远,眼高手低,志大才疏,那企业自然也就不会再要我们的毕业生。我校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培养质量,以用人单位为导向来加强我校的专业建设和调整,改变我校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模式。
就业工作会议的成功召开为2015年就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